为进一步提高教研教学水平,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我校2013年“全校大文大理观摩课”活动于12月11日在五楼半多媒体教室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底结束。由教研室冯敏主任主持召开,学校党委书记李荣军、副校长王怀军、钱洪举、郝书香及高中、初中相关学科的老师积极参加了活动。 上周三,首先进行的是“大文”观摩课,讲课教师为初一年级主任杨永红老师,执教篇目是《盲孩子和影子》,执教班级初一十班。上周四的“大理”观摩课,讲课教师为初一年级郭景兰老师,执教班级初一三班,内容讲述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在这两节的示范观摩课上,两位教师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扎实的基本功和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赢得了领导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杨永红老师的初中语文示范课上,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丰富,教师的文学素养深厚,学生活动与探知得到了充分地锻炼与展现。整堂课在“文学比文字多两点:一点理,一点情”这一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注重了学生自我认知、咀嚼文本、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其中杨老师对学生的“美读体验”这一课堂环节操作尤为成功。其基本流程为:学生的美读方案设计——学生的美读示范——学生的感悟与点评——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方法传授——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再次认读体悟——教师的技巧点拨与评价——当堂检测与巩固。整个教学过程科学合理,使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升。拒不完全统计,整堂课共有25次站起来回答问题,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初中年级现行的小组激励评分的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相信经过时间的砥砺,我们外国语的学生在能力与素养上不断提高。 课后,广大文科教师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初、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王晓霞老师和刘德玉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就本堂示范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发言。王老师从多个细节和微观剖析了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刘老师则充分肯定了杨老师对本堂课的处理理念即“传授知识与人文培养”的大语文观。 李书记充分肯定了本堂课三维目标的落实,提倡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加强自身学习,向同事学,向前人学,向书本学,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个人素养,再次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笔者以为,这就是我校举办这次“大文大理”示范观摩课的用意所在吧。) 郭景兰老师执教的初中数学课上,郭老师以充满了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温婉友好的语气以及对学生的积极的正面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广泛地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来。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郭老师的教学板书,做到了调理规范和纲举目张,能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还有幻灯片上展示学生习题的环节,郭老师充分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总结错误,让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归纳巩固本堂所学,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与方法。其课堂操作充分展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数学思想。 课后,同样是教师交流阶段,现场分为数学组和理综组。大家讨论热烈。初、高中部数学教研组长崔书成和任耀奎老师做了精彩点评。王怀军校长和李荣军书记分别作了总结发言。王校长指出:一、教师应该心里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事教学。二、充分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三、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有区分度的设置问题和进行评价。四、把学生推到教学的前沿,“教”是为了“不教”。李书记则特别强调了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大力提倡课下预习的重要性。学生的课下学习应把大量时间用在预习和自学上而不是只求完成上堂课生成知识所遗留的作业。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每一次教都是在学生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 接下来两周要进行的观摩课分别是初中物理郝书香、高中语文张振红、高中英语王丽云、高中化学冯敏,让我们拭目以待。(团委、教研室宣) 附教研组长总结点评发言稿: 高效课堂,如何打造 ——杨老师高效课堂示范课管见 刘德玉 2013年12月11日上午,我们外国语学校组织了一次文科大教研活动。全体文科教师观摩了杨永红老师的一堂示范课。课题是初一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乐学、会学,老师乐教,课堂组织有效,是一堂实用性极强的高效课堂。 听后感受颇多,最想谈的有三点:一是什么是高效课堂;二是如何高效组织,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三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杨老师的课首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效课堂的问题。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效率高,课堂信息量大;二是课堂效果好,学生接受信息多,目标达成好。对于第一点,杨老师做到了极致,我不再赘述。关键是第二点。文科教学,不但教书,还需育人。杨老师通过让学生美读、品读、悟读文章,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学生做仿写句子练习中,对母亲的“唠叨”一词也不忘给以订正,改成了“叮嘱”。把这种“爱”的教育贯穿整个课堂,这是我们教师特别是文科老师在教学中需特别关注的一点。 语文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语即语言,文即文学。杨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串词成段,学生不仅掌握了14个词语的音、形,还能准确精彩地运用到写作文段中,难能可贵。当堂检测通过仿写,提高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杨老师特别注重了语文的文学性特点,强化它的情、理功能。通过美读体验环节,设计朗读方案,组织分角色朗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情感氛围;再通过品读文词,鉴赏意境、语言、形象,体会文章情蕴,使爱的情感渐入佳境。最后悟读,上升到理性层面,抽象概括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杨老师的课把高效落实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突出的两点是量规评价和方法指导。导学案中量规评价标准明确,得分层次清楚,时时采用激励语言,学生积极主动并力求准确精彩的回答问题,以获得尽量多的分数,学习热情高涨。杨老师除用这种激励手段让学生乐学外,还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比如学习语文的三境界——身在、意在、思在;比如读书的方法——圈点批注;比如美读的方法——上看题目,下看文本,中看导读。课堂组织实用有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杨老师这节精品课堂成功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她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高。她爱生活,爱学生,爱语文学科教学,所以她去挖掘文本情蕴,满怀激情进行爱的教育;她博览群书,不断借鉴名家名师的方法、艺术,所以她教学目标明确、有深度,教学设计科学高效,教学过程流畅,信息容量极大,教学中妙语连珠,方法灵活。 打造高效课堂,花费时间精心备课是必需的。从杨老师导学案和检测案来看,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各环节的每个内容,对每个问题的设计,对每个问题提问、评价的对象、方式都是精心安排都是充分准备的。要想把杨老师的高效课堂模式掌握好,以上两点是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有感于杨永红主任执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王晓霞 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杨主任的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领学生在冷静中思考,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提高,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来去无痕,却紧紧地吸引着课上的孩子们,更是吸引着在场的每个语文人! 别具一格的开篇引题,展示了教师高超的语文素养 上课伊始,杨主任播放了优美动人的歌曲《左手和右手》,并指导学生听着歌,看着幕,想着自己的语文路。课文没开讲,学生早已沉浸其中。 良好方法的传授,体现了杨主任对高效课堂的一贯追求。 为了达成语文学习的三境界:身在、意在、思在,杨主任要求学生眼脑口手并用,鼓励学生进行个性思考。从文学比文字多一点情、多一点理,到训练学生每分钟读500字的跳读能力,从上看标题、下看文字、中看导读的阅读方法到提取关键词、传授美读技巧,从巧妙回忆串起全册象征手法的应用,从标点中的情感到童话文体语言要求,带给老师们的,不仅仅是一声赞叹,一番感慨,一片喝彩,更多的是一次深思,一股进取,一生历练。 扎实有效的语言运用,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专心听讲,开口说话,动情朗读,用心思考,品味词句,动笔书写,积累感悟。杨主任的这节课就给了我们愉快的感受。从指导学生发音,到串词成段,从建议学生把“唠叨”换成“叮嘱”到仿写句子训练,从体会反问句的情感到烘托手法的应用,无不体现出简单中见匠心独运,朴实里显大师风范,令人回味无穷! 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请学生自选文段,自行设计朗读方案,学生互相点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读中,一人领读全班应和,恰恰体现了盲孩子在孤独寂寞中是大家带给他温暖和幸福,体现了浓浓的爱,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没有教师搭建的个性解读的平台,这样的精彩是很难出现的。 评价量规让学生有标准可依,有目标可追。有的学生读音不准,只能加一分,有的同学读得好嘉奖5分,评价与竞争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杨主任朴实的课堂上,时时涌动着感人的美的浪花。有老师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点燃了孩子自信智慧的火花的美;有柔美音乐中孩子潜心自读的美;有老师激情言语中引领孩子感悟课文品味语言的美;真是美不胜收! 本堂课的精彩在于对爱的独特解读,在于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还在于娴熟课堂的驾驭能力。我们又一次重新认识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心中升腾而起的竟是一种温暖和感动。 教育之路漫漫修远,“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学求实求真,课堂浑然天成,育人润物无声,将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
 |
 |
 |
 |
 |
 |
 |
 |
 |
 |
 |
 |
 |
 |
 |
|